新闻中心

【赣州三农】江西粮食作物应对高温干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来啦→

Writer: admin Time:2022-09-14 Browse:82

  7月份以来我省持续出现35-39℃的晴热高温,局部温度高达40℃以上;各地未有效降雨均超过30天,气象干旱持续发展。江西粮食作物水稻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旱粮作物又正值作物器官发育或播种关键期,高温与干旱叠加天气对我省粮食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为降低不利天气影响,扎实做好抗旱技术支撑工作,省农技推广中心经与气象部门会商,同时联合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等单位特提出《江西粮食作物应对高温干旱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全省粮食作物抗高温干旱夺高产。

  水稻。当前我省中稻部分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对温度、水分最敏感时期,受持续高温热害和干旱影响,赣北、赣中部分地区一季稻正常开花授粉受阻,可能导致产量下降;灌溉条件差的地方,农业干旱进一步加剧,导致部分水稻叶片受旱枯死。晚稻处于拔节孕穗期,此期叶片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旺盛,蒸腾量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持续高温干旱影响幼穗发育,穗粒数及千粒重会减少,对后期产量形成不利。再生稻普遍处于再生季腋芽萌发期,高温干旱导致再生季发苗减少。

  旱粮作物。目前我省在田旱粮有甘薯、山药、芋、夏大豆、秋大豆、秋玉米等,其中夏甘薯处于结薯期、秋甘薯处于苗期或结薯期,夏大豆已进入花荚末期或鼓粒期,秋大豆已进入初花期或盛花期,秋玉米处于苗期或赣南地区处于播种期,虽为旱地作物但关键时期也不能缺水,例如当前高温干旱会造成甘薯结薯根转成柴根、山药块茎发育畸形或芋结数减少、大豆出现落花落荚或秕荚秕粒等,高温干旱也会导致玉米死苗或无法播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严重影响产量。

  通过多级泵站提水、打深井取水、疏浚沟渠引水、人工降雨补水等措施广辟水源,统筹水源节水、科学合理用水,及时灌溉。

  水稻:近期我省大部分地区有降水,各地需做好水源调度,有序管水,优先保障中稻用水,处抽穗期的保持浅水层,有条件的可酌情给亩增施3-5公斤尿素,提高结实率;处灌浆结实期的尽量灌一次跑马水,以利壮籽。对已进入幼穗分化期的双季晚稻,可灌一次跑马水,并保持田间湿润。

  旱粮作物:水源条件好的旱粮地块在出现旱情时应及时灌水,可于傍晚进行沟灌,避免直接向垄面灌水,灌水高度以浸润垄面高度1/3为宜,谨防浸泡烂根;水源不足且灌溉系统不完善的坡地,可架设竹管、塑料管等方式引水灌溉,有条件的可采取滴灌、喷灌方式进行灌溉;对缺水严重的基地,可采用环卫洒水车运水等方式临时紧急抗旱,有条件的区域可采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及时灌水后甘薯的柴根还会转为结薯根,山药块茎或芋球茎会继续膨大。

  水稻:再生稻头季收获后可结合灌水亩施5-10公斤尿素作促苗肥;一季稻抽穗时也可采取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等,增强植株的耐热性,可以结合防治病虫害施用农药时混合施用,减轻或缓解危害,防止花粉败育。

  旱粮作物:可通过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提高植株抗旱性。也可叶面喷施黄腐酸制剂、旱地龙、碧护等有效抗旱剂,诱导植株提高抗旱能力,喷施浓度为1000-1200倍。叶面喷施宜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以免高温烧苗。

  水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病虫情预测预报,强化抽穗期前后病虫的有效防治。各地应密切关注中晚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的发生动态,建议在中晚稻破口抽穗初期普遍打好一次混合保穗药,以减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影响。

  旱粮作物:旱粮作物一般喜湿耐旱怕涝渍,容易旱生虫、湿生病。甘薯容易发生甘薯天蛾、夜蛾类、叶甲类、甘薯小象甲、卷叶虫(麦蛾)、蚜虫等虫害;山药容易发生斜纹夜蛾、红蜘蛛、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盲蝽蟓等虫害;芋容易发生斜纹夜蛾、红蜘蛛、粉虱、蚜虫、螟蛾类等虫害。因此,高温干旱下,要加强虫情预测预报,及时掌握虫害发生情况,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田间最好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高温干旱时期喷药后因药液水分蒸发迅速,相当于增加了药液浓度,药液浓度不能过高,应选择在上午8时至10时或下午5时至7时喷药防治。

  旱粮作物:地块四周可做立架加盖遮阳网遮阴,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叶片;结合中耕培土,在垄面上植株根系周围加盖稻草、秸秆、谷壳等覆盖物,避免阳光直射地表,减少地表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湿度,促进根系生长;及时摘除植株老叶黄叶,减少蒸腾,秋甘薯尽量避免翻藤,降低水分蒸发。

  完善灌溉设施,加强抗旱保丰收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大型基地应紧靠水源地建设,或修筑引水灌溉、集雨储水及田间灌溉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普及水肥一体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应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普及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条件的应建设智能化灌溉系统。

  对于已经造成绝收的田块,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农户实际,抢雨补种秋马铃薯、荞麦等旱粮作物,并给予其苗期土壤湿润的条件。

  江西秋冬季温光资源丰富,有种植秋马铃薯的天然优势。9月中旬前是我省秋马铃薯的播种季节,而今年这段时间全省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平均降水显著偏少,将给秋马铃薯种植带来不利影响。

  可选用抗逆性强、耐高温、休眠期短和结薯早的秋马铃薯早熟品种,如中薯3号、中薯5号、兴佳二号、费乌瑞它等,一般可在出苗后60天采收。须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原种或一级大田种薯,选用具有三证种薯企业生产的合格脱毒种薯。也可选用脱毒春马铃薯繁育的健康薯块作种薯。种薯需放置于荫凉处,待其破除休眠长芽后用作种植薯种。

  前期受干旱影响,会推迟发芽和出苗,使幼苗根系发育不全,严重时导致缺苗甚至死亡,造成叶片早衰、叶黄、畸形。可通过深耕、细耙、勤锄等保墒手段以尽量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播种后连续晴天、高温,须每隔3-5天向垄沟中灌一次跑马水,水不上畦面,降低土温,促使马铃薯早出苗、出好苗。幼苗出土后,如天干,须小水勤灌。齐苗后中耕,之后每2周中耕培土一次。在马铃薯初花和盛花期分别用适宜浓度的多效唑溶液和磷酸二氢钾溶液喷雾,提高植株后期抗寒能力。

  重点防控晚疫病、枯萎病、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马铃薯块茎蛾和蚜虫,兼顾环腐病、疮痂病和青枯病。防治晚疫病应抓住苗期、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三个关键时期,苗期出现中心病株时,可喷施内吸治疗剂丁子香酚、烯酰吗啉或氟菌·霜霉威等1-2次消灭中心病株,块茎形成期可选用代森锰锌、氟啶胺、氰霜唑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2-3次,块茎膨大期可选用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惡酮·霜脲氰 、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氟菌·霜霉威等药剂,天气和药剂持效期间隔5-10天喷施一次,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防治枯萎病、环腐病、疮痂病、青枯病和地下害虫,可在种薯切块后选用甲基硫菌灵+春雷霉素、白(绿)僵菌、苏云金杆菌、木霉菌等生物制剂拌种,拌种后晾干装网袋小垛摆放,保持良好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2天后播种,枯萎病、疮痂病等病害严重地块,播种时沟施嘧菌酯或噻呋酰胺、氟啶胺及其复配剂等。防治马铃薯块茎蛾,可在成虫期采用食诱剂、性诱剂、灯光诱杀等理化诱控技术,在控制成虫数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卵孵化盛期至二龄幼虫分散前的药剂防治,可选氨基甲酸酯类或拟除虫菊酯(或与其他生物农药混合使用)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蚜虫,在采取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切断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优先选用苦参碱、除虫菊素等生物药剂防治,也可采用吡虫啉、噻虫嗪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防治地下害虫成虫,可利用性信息素诱杀,每亩设置1个性诱捕器,设置高度超过马铃薯植株顶端20厘米左右;也可以利用灯光诱杀,每20-30亩布设1台杀虫灯,夜间定时开灯诱杀,尽量避免误杀天敌;也可以在成虫出土前用辛硫磷拌土地面撒施,或出土后用溴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荞麦生长期短,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和救荒作物。江西秋冬季节温光资源丰富,长期以来有种植荞麦的习惯。赣州、吉安补种荞麦、鲜食玉米一般在9月上旬之前进行播种,据气象部门资料显示,未来至9月上旬,全省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平均降水显著偏少,且部分地区阶段性气象干旱将进一步蔓延加剧,将对荞麦种植带来一定影响。

  宜选择高产、优质、抗旱性强的品种,如九江苦荞等。荞麦种子寿命短,隔年种子发芽率下降快,播种用种宜为当年收获的良种。精选的种子晾晒两天,用0.4%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浸种4-6小时利于发芽,播前最好用抗旱剂拌种,提高种子耐旱性。播种时最高气温降至28℃以下,还应充分考虑土壤墒情和品种成熟期适期播种。可等行距点播或穴播,行距为30-40厘米,株距为2-2.5厘米,每亩留苗9万-10万株。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机播,播种深度为3厘米较为适宜。播种时可选用聚丙烯酰胺保水剂、旱地龙、旱立停等保水剂进行土壤沟施,每亩1-2公斤左右。

  荞麦为浅根系作物,根系不发达,顶土能力弱,偏好通气良好、结构松软、墒情好和肥力高的土壤条件。目前江西正值晴热持续天气,因此,种植荞麦的地块应精细整地,灌足底水,蓄水保墒,为种子发芽和出苗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旱平地、旱坡地每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2000-2500公斤,较肥沃的地块每亩施充分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旱地一般每亩施种肥纯氮7.5公斤、五氧化二磷4.4公斤、氧化钾5.2公斤。施肥宜采用分层播种施肥法,化肥与种子隔开。

  荞麦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因此,养分供应要及时、全面。花期每亩叶面喷施浓度为0.2%-0.4%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5-20公斤,提高植株抗性。

  播种后遇干旱要及时压实土壤,减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层上虚下实,以利发芽出苗;出苗后及时中耕,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幼苗抗旱能力。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开花前进行第二次中耕。始花期按4-5亩荞麦放置1箱蜜蜂的比例放养蜜蜂,可提高荞麦产量。如无人工放养蜜蜂条件,则需人工触碰植株辅助授粉2-3次。

  秋季荞麦的生长期主要病虫害有立枯病、纹枯病、蛴螬、蝼蛄和钩刺蛾等。立枯病的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轮纹病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600倍液或40%多菌灵500-800倍液喷雾;地下虫害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泼浇于荞麦田内杀灭。

  荞麦花期较长,一般有30天左右,造成成熟不一致,所以适时收获及为重要。一般全株籽粒有三分之一呈现黑褐色时就可收获,收获过晚籽粒大量脱落,造成减产。霜降前,应抓紧时间于早、晚收获,并扎捆或扎把,竖放在室内,让荞麦充分后熟。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