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解种子难题 上“种子选手”

Writer: admin Time:2022-07-31 Browse:172

  做好经济工作,要善于把握关键、明确重点。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种子和耕地,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等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

  “种子和耕地问题”得到空前重视,是从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角度出发。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等内外部复杂生产环境条件下,全省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仍有序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国家统计局核准,今年我省粮食总产量为1365.16亿斤,比上年增加26.08亿斤,增长1.9%,我省粮食总产量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作出了“河南贡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当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为继,粮食生产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发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就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在此,为何要特别强调“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因为农安天下,种为基石,种业竞争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农业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高科技战争。事实上,我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有的种子“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而在消费升级背景下,老百姓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因此,解决好种子问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中国粮”要用“中国种”。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已超过95%。前不久,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这就是优秀基因的威力!而放眼河南,在国家小麦优良品种繁育基地温县,形成了“行业专家+高校人才+乡土专家”育种人才梯队;在长葛种业小镇,一条现代蔬菜种子全产业链正在打造,大红袍萝卜、有机蔬菜长势喜人;“郑麦9023”“矮抗58”“浚单20”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增产、提质、降成本的好种子,成了农民增收的希望,也让中原粮仓王牌越擦越亮,“金扁担”越挑越稳当。

  从豫产良种添彩“一带一路”,到省农科院参与航天诱变育种,再到牵手荷兰育“科技良种”,河南正走出一条高科技、高端、高附加值的科技种业之路,致力于当好一名“种子选手”。但与此同时,我省种业科技创新面临着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人才流动不畅、技术研发低水平重复等问题,种业企业还存在规模较小、分散度较高、协同性较弱等短板。“十四五”即将开局,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解决好种子这个“小”问题,折射出新起点上以新发展格局应对世纪变局的大战略。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解决种子难题,还得靠“种子选手”持续发力。如果我们为这位“种子选手”画个像,或者说提几点希望,大概绕不过这几个关键词。一是权益改革,核心意义在于“赋权、让利”,比如明确科研人员在成果中所占的权益比例。二是政策扶持,引导企业构建商业化育种研发体系,资本市场与种子企业结合更加紧密。三是自主创新,以生物育种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种业科技创新日新月异,面临严峻挑战,只有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做文章,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攻克一批高精尖、突破性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

  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程相文,从事玉米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57年,只因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为人民培育出更多更好的种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需要更多像程相文一样的“种子选手”,没有怨言、只有奋斗,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不屈不挠奋力打造中国粮食安全的基座!(刘婵)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着力提升国家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能够为厚植我国发展新优势构筑最为广泛、最为持续、最为强大的微观新动能。

  电力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实现结构性转型是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国家安全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政治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国家安全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特有的民主形式,具有与西式民主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两会”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