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用科技创新守护好农业的中国“芯”

Writer: admin Time:2022-04-23 Browse:116

  本网讯 4月10日,中国网文化科技金融融合(福建)示范基地与两岸大湾区链上两岸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网文化科技金融融合(福建)示范基地常务副主任王沛仁,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助理、两岸大湾区链上两岸研究所所长、链上两岸(福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景云代表双方签约,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

  中国网文化科技金融融合(福建)示范基地通过旗下的“中国通”平台为“链上两岸”专门开设一个频道,频道栏目将开设妈祖文化、关公文化、两岸青年企业家、追根(寻根)文化、台胞故事、数字交易等。双方领导表示将加强两岸文化与商业、商务等方向的交流与合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双方资源互助共享。双方将在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两岸文化、农业、工业和零售业等产业提供数字化平台系统方案和服务,提供流量扶持、运营赋能。

  中国网文化科技金融融合(福建)示范基地是中国外文局批准成立的机构,基地将在新媒体新技术的研究、建立新兴支柱产业、助力地方发展等方面发挥总部基地效应。基地融合了“中国通”等中国网重大专项及国际传播平台,在新时代的总体要求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国家国际传播事业拓展组织基础。

  两岸大湾区"链上两岸"研究所是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下属机构,研究所采取大陆、台湾双所长制,台湾所所长是由抗日志士后人、台湾物联网联盟主席、中国台湾省社科院院士、华忆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链上两岸发起人之一 赖文鑫先生担任。

  “链上两岸金融科技创新平台"是由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创,在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为实现"拓展大多数台湾民众可快速了解大陆的发展,促进两岸民众心灵契合"的初衷而创建的,将通过现代信息化、区块链互联网等新技术,以民生经济为基础链接,打造一个"一链知两岸、一链游两岸、一链通两岸"的金融科技创新平台,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两岸大湾区的建设赋能,加速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两岸民众心灵契合。

  海峡两岸客观上存在一个地理相近、血缘相亲、风土相宜、经济紧密联结的区域,这就是两岸大湾区。两岸大湾区的区域构成有:福建省、台湾地区和江西省4市(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省4市(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浙江省3市(温州、丽水、衢州),正如粤港澳大湾区有一个显著特征粤语相通一样,两岸大湾区也有一个显著特征闽南语相通。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行,两岸大湾区呼之欲出。现阶段,两岸大湾区融合发展(特别推动两岸产业融合,“金厦”共同生活圈及“福马双连”共同生活圈);将来,两岸大湾区一体化繁荣,两岸大湾区将与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华民族的两大翅膀,鲲鹏展翅、鹏程万里!

  福州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于2000年8月成立,是大陆唯一以“海峡两岸”命名的社会团体,将发挥社会协同、民间交流的特殊作用,携手台湾同胞共创两岸融合发展事业。此物,还将发起两岸大湾区规划,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区建设,积极参与“两岸生活圈”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双方一致认为,这次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在当前台海严峻复杂的局面下,努力为两岸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牵线搭桥,努力为两岸民众的往来便利尽心意办实事。

  中国网福州讯 明一天籁牧场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走进牧场大门,仿佛进入了一处世外桃源。房车基地、荷兰风车、研学中心、北欧风情假日、户外儿童游乐园等等让人目不暇接,道路两旁的樱花树含苞待放。这座牧场以“要做国际最好的奶”为目标,通过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保证了原奶的品质。

  据介绍,几年前,牧场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山野岭,明一的到来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十一月,该牧场被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授予为“福建省美丽牧场”。明一天籁牧场牧业中心总经理范传照说:“明一国际提出要做好奶就必须有优质的奶源,要有好的奶源就必须自建牧场”。多年来,明一深入考察了国内外多处生态自然环境,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青山绿水、亘古纯净的国家级生态县建宁。

  建宁县是八闽大地的起源地,福建“母亲河”闽江发源于此,素有“闽地之母、闽山之巅、闽水之源”之称。正是依托建宁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明一打造规模巨大、体系完整、现代化程度高的自有万亩万头高山生态牧场。从新西兰选用谱系纯正、产奶量位居世界之冠的荷斯坦奶牛。同时,引进珍贵的奶牛品种娟珊牛,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乳质浓厚,乳脂、乳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普通奶牛。为了让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奶牛们能住好、吃好、产好奶,明一牧场通过采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保证了原奶的品质。

  在这里,每头奶牛从出生开始,就建立了独立档案,它的出生信息、体重、谱系、胎次、产奶记录,都会被完整地记录到信息化系统里。只要输入奶牛编号,所有信息一目了然。

  为了将优质生鲜乳的鲜活营养和自然奶香完美保留,明一投入巨资引进世界先进的全套巴氏工艺生产线,采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代化乳品加工生产的关键所在,通过全封闭标准化的净乳、脱气、均质、闪蒸、巴氏杀菌等工序,自动完成了乳品生产和产品包装,整个过程实现电脑自动化管理。这一系统拥有精准的温控系统,能确保最大化保留牛奶中的营养和香浓口感。

  如今的明一天籁牧场,已建成核心牧场圈半小时生态圈,这能够保障挤下来的鲜奶经过低温运输车在半小时内运到加工基地,极大程度的保留营养的同时,也确保饮用安全。生产完成后立即进入冷链运输储存,直奔每一个销售终端,尽快摆上宝宝们的餐桌。

  建宁县里心镇镇长黄荣光告诉记者,明一的到来不仅推动了镇里产业的融合发展,也让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据了解,明一国际在建宁打造的“农牧业+制造业+文旅康养“的三产融合整体业态,以农企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使企业在牧草种植,荷塘种植等多方面与当地百姓紧密联系。目前,牧场内200多名员工,大多数为当地村民。

  村民邱丽莉是明一天籁牧场的一名办公文员,她的家离牧场仅5公里左右,自从明一来到里心镇后,她迅速辞掉了在外地的工作,来到牧场应聘。“明一来到家乡真是太好了,上班的地方就在家门口,工资待遇不比在外差,上班、照顾孩子两不误,真真正正的两全其美。” 邱丽莉激动地告诉记者。

  优质的高山生态奶源基地为明一国际生态全产业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从源头上为每一滴高品质的健康好奶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明一国际注重科技创新,依托明一研发中心强大的科研和技术优势,高效整合内外部科研资源,不断引领产品自主创新研发,以市场优化为导向,不断革新企业核心技术,为明一国际全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科技保障。

  建宁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聂洪亮表示,明一天籁牧场建设起点高、规模大、高标准,给建宁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有助于转变当地落后的养殖观念,将为推动建宁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良好的“鲇鱼效应”。

  据悉,明一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不久前顺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核,今年明一新产品系列将推向全国市场,预计年产值可达去年的四倍以上。春节期间,明一公司满负荷生产,保质、保量、保安全地生产出高品质产品,加大婴幼儿奶粉及明一液态奶的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市场份额,确保“开门红”。

  对于明一天籁牧场今后的发展,范传照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未来明一国际将围绕高山生态牧场,打造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成集种植、养殖、生产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科技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开展相关研学科普活动,通过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弘扬奶文化,传播大健康,让每一个到访天籁牧场的游客,都能够深度感受到明一国际“更生态,更健康”的美丽牧场。

  北京 天津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南 山东 河南 湖北 广东 海南 四川 河北 贵州 重庆 山西 云南 辽宁 陕西 吉林 甘肃 黑龙江 青海 内蒙古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10日下午,习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2021年5月12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正式揭牌。“这里瞄准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攻关种子创新中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中国农科院水稻分子设计与应用团队研究员王文生说。

  每年的冬春季节,全国大批农业科研工作者进入海南开展科研育种工作,被称作“南繁”。

  “在过去,南繁科研工作存在各家科研单位分散化工作,产业集群效应低等问题。”王文生表示,如今的南繁科研育种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实现了联合攻关,成功搭建种子精准设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南繁作物表型鉴定设施平台、农业生物多维组学分析平台、南繁科技公共技术平台等,南繁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逐渐凸显。

  到今年3月,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已建成精准设计育种中心、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等10个公共性、开放性平台,总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进驻40个团队、750名科研人员,引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20家高校、科研机构、种企作为理事单位。

  “尽管种业企业育种水平持续提升,但具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数量较少,‘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不足百家,企业整体研发投入不足。针对重要育种性状的新基因发掘尚未规模化,把种质资源转变为基因资源的历程任重道远。”王文生说。

  2021年以来,海南省为推进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制度创新的探索,努力吸引科研人才,汇聚科研力量。

  王文生介绍,一是通过建立新型人事管理模式,采取“报备员额制+双聘+任务聘用”的模式灵活配置人力资源,畅通报备员额与事业编制身份双向流动的通道;二是实行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和绩效导向的分配制度,突出工作绩效为导向的评价与收入配制度,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三是通过实施资源“共享、开放”管理机制,形成大协作、开放式、网络化科技创新格局;四是通过推行确权惠益分享机制,保障各方利益,提出激励机制;五是按照种业“理论创新-技术集成-设计育种-产业孵化”全链条布局,针对种子“卡脖子”关键问题和海南农业发展需求,采用“揭榜挂帅”、自主部署等方式进行攻关。

  自种子实验室发布首批项目征集令后,国内外科研团队已累计提交109个揭榜申请,其中30%的申请者为顶尖实验室团队人员。“以成果为导向,让能者脱颖而出,现在团队成员都干劲十足。”王文生说。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会议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那么,如何把“南繁硅谷”打造成种业创新战略高地、支撑我国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设高标准育制种基地,改善综合服务设施等措施优化育种基地设施条件。”王文生建议,强化作物、畜禽、水产等现代种业园区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提高种业监管治理能力;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拓展种业发展空间;优化种质资源准入通道,改善隔离检验检疫设施,确保生物安全风险可控。

  “不仅要做强种子创新链,更要做精种业产业链,优化金融服务链,尽快把优异种质资源转化为优异基因资源,培育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市场多样化需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突破性新品种,为中国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坚实保障。”王文生说。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