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学种粮·智能育菇·数字养鱼——一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转型见闻

Writer: admin Time:2022-04-13 Browse:140

  “要提升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关键得在藏粮于技上做文章啊!”站在自家绿油油的麦地边,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种粮大户徐淙祥说,种子、化肥等用量背后都有“大学问”,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而要“精打细算”、科学种粮。

  当前,正值春管春耕关键时期,记者来到徐淙祥所在的太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这里成片的麦苗随风摇曳,一盆盆蛹虫草在智能菇房里茁壮成长,成群的鱼儿在集装箱里上下跳跃……

  太和县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拥有耕地194万亩,农业主导产业粮食常年种植面积超过270万亩,主要品种包括优质小麦、大豆、玉米等。蔬菜瓜果等种植面积18万亩。近年来,太和县以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为抓手,围绕产业强龙头,壮大龙头带产业,2015年太和县整县制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走上产业转型之路。

  谈及藏粮于技,69岁的徐淙祥掰着手指向记者介绍说,采用精量播种方式,一亩地需要播撒约25斤小麦种子,而普通农户需要约40斤;采用土壤化验、配方施肥等方式,一亩地化肥用量比普通农户少40斤以上。“投入成本下降了,每亩地粮食产量达1200斤,高于普通农户200斤左右,整体种粮效益提高了。”

  记者在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着,而在智能菇房里,一盆盆蛹虫草茁壮成长。公司创始人董建国说,这里每天生产食药用菌(蛹虫草、红托竹荪等)鲜品4吨左右,经采摘、包装后,运输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受到消费者青睐,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蛹虫草生长情况设置温度等指标,还能实时查看通风、光照等情况,实现智能培育。”在蛹虫草生产车间门口,董建国指着一块显示屏说,得益于政府提供基础设施配套、用工协调等支持,该公司发展快速,智能菇房已从去年的110间增加到目前的210间,去年产值超过1亿元,今年预计将翻一番。

  除了科学种粮、智能育菇外,数字养鱼也体现出太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科技含量。

  在良庄农业科技园里,一排排蓝色集装箱,以及写着“养殖箱体全程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还您江湖鱼的味道”等字样的标牌,别有一番趣味。记者了解到,这里是一个智慧渔场,装满水的集装箱则是鲟鱼、鲈鱼、鲫鱼等的“家园”,打开一个集装箱的顶部,三五成群的鱼儿在约15平方米的水里游来游去。

  那么,智慧渔场的“智慧”体现在哪里?记者来到智慧渔场数字控制中心,这里有数字渔业信息管理平台,水温、溶解氧、氨氮等指标一目了然,可以对鱼类生长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

  “我们模拟活水循环,采用尾水处理、养殖废水利用等方式,打造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实现全程可控化、标准化生产。”良庄农业科技园负责人陈金良告诉记者,与普通鱼塘相比,集装箱养殖同等数量的鱼,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均在90%以上,“这个智慧渔场有70个集装箱,一年能产鱼约40万斤。”

  太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徐功学说,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太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强化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行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等,取得初步成效,“我们正全力将其打造为一个可用、可看、可学、可推广、可复制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人民网北京4月5日电(记者乔雪峰)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4月4日(清明假期第二天),预计全国道路客运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环比下降6.9%,比2021年同期下降52.8%,比2020年同期下降1.8%。全国水路发送旅客20万人次,比2021年同期下降77.85%,比2020年同期下降49.19%。…

  人民网北京4月5日电(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计量标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规范计量标准随机抽查工作,提升行政执法工作效能。 据介绍,计量标准是计量体系的中坚力量,是将量值传递到生产生活中所有测量仪器的“法定标尺”,也是国家先进测量基础设施。…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