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弘扬“四劲”精神兴化农业科技工作者助力乡村振兴

Writer: admin Time:2023-05-21 Browse:148

  兴化市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规模大,农业人口多,怎么从“大”转“强”,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生态振兴。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兴化市科协立足职责定位,心怀国之大者、情系乡土、服务“三农”,组织动员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扎根农村,弘扬“四劲”精神,辛勤耕耘,不断探索创新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勇做“拼命三郎”,有一股拼劲。农业科技工作者坚持把实现自身价值与促进“三农”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主动想农事、谋农事、干农事,以奔跑的状态抢抓机遇,迎着困难上,遇难敢担当,克服“洼地”心态,以不服输、敢争先的斗志,后发先至创高地。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植保科副科长、农业技术推广员丁治军围绕重大病虫害科学测报,坚持工作在一线,天天地头查虫,起草发布农作物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植保信息100期(次),积极开展科学用药进万家,持续推进农药减量,近八年全市农药使用量减少15%,推动基层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敢于开拓创新,有一股闯劲。“闯”,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劲头,是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农业科技工作者紧抓发展机遇,在“三农”工作中推陈出新,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既有闯的干劲、闯的精神,还有闯的智慧、闯的本领、闯的办法。兴化市大邹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严桂江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一线,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千方百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庄稼种植添效益,为农民增收添助力。他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为农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他成立首家家庭农场不仅实现了小麦、水稻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更使一些新的科技成果得到了示范和推广,累计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南粳9108近10万亩,全镇增收1500多万元,每年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0.6%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挖掘自身潜力,有一股钻劲。钻研是一种迎难而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钻研业务成为“业务通”或“活字典”,把岗位职责范围内的事情钻研透彻,具体到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要弄清楚,下苦功夫、大力气,静下心来,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支部书记周金鑫作为一名基层的“四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一直工作在稻麦病虫测报与防治一线,对待本职工作有一股倔强坚韧的牦牛精神,勤勤恳恳、默默奉献,深入田头调查研究,掌握了过硬的植保技术,为“三农”工作承担“刀尖”上的责任与担当。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多,他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组织技术攻关,解决了许多农业生产上的重大植保难题,把科技服务“三农”的论文写在大地上,钻出作为,钻出光彩的人生。

  甘于默默奉献,有一股“傻劲”。“傻”就是要有一股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绝不半途而废的执着,踏踏实实往前走,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努力啃掉“硬骨头”。兴化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水产技术指导科科长张凤翔每周都要骑着“小电驴”到田头来回行程长达200公里推广虾蟹混养“兴化模式”让农户亩产增加3000元,今年计划增加10万亩,累计新增纯效益不低于3亿元。做老百姓的傻子,做服务“三农”的傻子,不计较得失,不计较个人名利,把老百姓的利益挂在心头,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前进道路上,兴化市科协将持续发挥组织优势,强化政治引领,突出科技特色,团结引领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基层“四长”勇当农业科技进步的排头兵、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杨春雷)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