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大田作物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Writer: admin Time:2023-04-03 Browse:69

  一、营养特性 冬小麦的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生殖生长阶段包括孕

  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出苗至返青前吸收养分和干物质积累较少,返青后吸收速度 增加;拔节到孕穗吸收养分、积累干物质最快,开花后对养分吸收逐步下降。冬小麦有两个 吸氮高峰:即从分蘖到越冬和从拔节到孕穗,后一个高峰远远大于前一个高峰。

  研究表明,水稻各生育阶段吸收养分的数量:单季稻生育期长,对氮磷钾的吸收有两个 高峰期,即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而双季早、晚稻生育期短,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在移栽后 2-3周形成一个高峰,即两个吸肥高峰趋于重叠,因此施肥重心较单季稻提前,施肥量相对较 少。

  有条件的地区可基施硫酸锌1-3公斤/亩、硫酸锰1-2公斤/亩、硼砂0.5-1公斤/亩、钼酸铵 公斤/亩。

  – 冬小麦生长期长,需要氮磷钾养分高,基肥最好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若有机肥源缺乏,要氮 磷钾化肥配施。 • 全部的磷、钾和有机肥用于基肥。冬小麦苗期是磷营养的临界期,苗期根系弱,气温低, 土壤供磷和作物吸磷的能力下降,影响麦苗的返青和分蘖,若此时供磷不足,以后追施 磷肥也难补救。 • 氮肥总量的1/3作基肥,2/3作追肥,在起身和(或)拔节期施用。低产田基、追比例可 各占一半。旱地小麦可适当加大基肥比例,氮肥的70%-80%作基肥。

  – 提倡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3000千克或秸秆还田300-350千克,这时上述磷钾肥施用量可适当 减少,但秸秆还田地块每亩需增施尿素15-20千克。

  – 可条施或撒施,条施应注意肥料和种子分离,至少保持8-10厘米间距,以防烧种烧苗;撒施 数量可适当增加,结合耕地翻入土内。

  – 基肥施尿素6-8千克或碳酸氢铵20-25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或过磷酸钙40-50千克,氯化 钾5-10千克;若用复合肥在黄淮海平原,宜选用中氮高磷低钾型,如15-23-10、14-26-12; 在长江流域,宜选用氮磷钾含量相等或相近的通用型复合肥,如16-16-16等,亩施35-40千克。

  – 追肥:早施追肥,在移栽后8-10天(单季早稻较早,5-7天)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 克,根据生长情况,拔节可追尿素每亩10-15千克。插栽后35-40天(抽穗前15-20天)将氮 肥总量的30%和钾肥总量的40%作孕穗肥,亩施尿素8-10千克、氯化钾5-6千克。 • 对于脱肥或田间地力较弱的田块可选择施用高氮型复合肥替代尿素作为追肥施用。

  春小麦养分吸收与冬小麦相近,但生长发育方面有区别。其生育期短,整个生育期100120天,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

  二、需肥特性 在小麦整个生育期,需要的氮、磷、钾数量及其比例,因自然条件、品种、栽培技术、施

  肥水平等因素不同而不同。亩产500-600千克,亩施肥总量氮(N)14-16千克,磷(P2O5)79千克,钾(K2O)4-8千克。在植株体内分配情况是氮、磷主要集中在籽实,氮占总量的76%, 磷占总量的82%;钾主要集中在茎叶,约占总量的78%。

  – 施用种肥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肥量少、薄地或撒施犁翻的地块很重要。它能及时供给苗期所需养分。但 种肥用量要少,一般每亩撒施硫酸铵3-5千克。

  • 追肥 – 一般结合冬灌追冬肥。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 少施或者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 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 植株健壮、叶色正常,群体数量正常(总茎数60-80万)的麦田,起身期管理应以蹲苗 为主,拔节期再追肥,亩施10-20千克尿素或高氮复合肥15-25千克。如果基肥少、地力 不好、苗情差(总茎数小于45万),可提早追肥或两次追肥(亩追施尿素返青期5-8千 克,拔节期10-15千克)。如果麦苗叶浓绿、旺长,总茎数大于80万,可采取中耕 并推迟至拔节后追肥,追施氮肥量减少至尿素8-10千克/亩。 – 小麦后期根系吸收养分能力下降,提倡结合“一喷三防”进行根外追肥。有脱肥现象的 地块,喷施1%-2%的尿素或2%-4%硫酸铵溶液50-60公斤;有贪青晚熟的地块,可喷施 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5倍的草木灰浸泡1天后的过滤液,每亩50-60公斤。

  – 水稻秧田需肥量约占水稻一生需要量的10%,秧苗要求健壮清秀,即叶片挺、叶色深、根系 发达带有分蘖,干物质养分含量高。基肥要有足够的有机肥料与化肥配施:结合做苗床亩 施腐熟人畜粪尿30-40担(一担约50千克)或亩施腐熟饼肥25-30千克,碳酸氢铵25千克或 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或磷酸二铵8-10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5-7千克或亩施复 合肥20-30千克。缺锌田块亩施硫酸锌1-1.5千克作耙面肥。

  一、营养特性 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主要是根、茎、叶的生长,并为生殖生长积累

  养分,此阶段施肥目标在于形成壮苗,促进分蘖,确保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生殖生长包 括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主要是生殖器官的形成、成大和开花、结实。此阶段 施肥是促穗大、粒多、增加粒重为目标。

  二、需肥特性 按亩产500公斤稻谷需施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5-8公斤。总

  体上,亩施氮肥8-15千克,一般不超过17千克;磷肥南方地区3-5千克,北方地区6-9千克; 钾肥介于氮、磷肥施用量之间,南方地区5-10千克,黄淮海地区3-6千克,东北地区2-4千克, 西北地区0-3千克。

  – 在秧苗1叶1心至2叶1心时,兑水泼施尿素5-7千克,3-4叶期看苗情施尿素3-5千克,拔秧前 3-4天施好起身肥,每亩施尿素6-8千克。

  – 基肥:提倡结合本田耕耙整地进行结合整田,全层施肥,一般亩施有机肥1000-3000千克, 尿素15-20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或过磷酸钙30-35千克,钾肥8-10千克;若用复合肥, 亩施40-50kg。单季稻产量高,施肥量适当增加,且适当增施钾肥和加强防倒伏措施。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