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ter: admin Time:2022-12-19 Browse:54
,在无锡全市遴选出一批具有技术前沿性、创新带动力的应用场景项目,打造沉浸式体验环境。
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注重推广应用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加强设施“宜机化”建设和机艺融合发展,实现粮食生产精准化作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通过高标准无人作业示范农场的实施,引进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程度智能控制、天空地一体化测控、农业物联网、高端农业装备、优质高产稻麦品种、精确精准栽培等现代技术,形成整套无人作业高产高效稻麦种植体系,旨在将专家教授高产栽培模式通过智能化植入大田种植的全过程,并将种植过程模式化、标准化,实现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该项目规划以无人化农机为核心,辅以前端的农事信息采集,以无人农场平台为顶层交互,全面监控农场作业情况、环境情况,提升农事信息管理,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作业、科学预警,支持数字化运营,建成真正的无人化智慧农场。
通过项目的实施,培训专业化技术人员,达到熟练操作、维护智能农机装备,对农场的人员、机车、农资进行统筹管理,推动农业信息现代化。培训出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新型职业农民和 “新农人”人员2名及以上。
无锡市和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签署了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战略合作协议,加大无人农业作业试点推广力度,打造智能农机生态。
配置具有远程监控、自动导航、无人/辅助驾驶、全路径规划功能的动力机械、耕整地、种植(栽插)、植保、施肥、收获等智能农机装备。项目新增无人化装备7台,升级改造设备15台,利用5G低时延,让超远距离、集群化实时控制变为可能,促发农机行业革命,通过5G的大带宽使得视频传输可以实现无损回传,实时监控田间的各种信息,为全无人化农机作业提供技术保障。
建成智能农机无人农场综合信息化平台,实现基地农机作业及生产信息的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调度。
根据田块的数字地图,查看作业地块、车辆状态及单机控制界面,支持查看各区域信息、各地块作业动态和作物状态可视化显示。
通过作业车辆携带的视频采集终端和农场视频系统实现作业视频信息的实时回传,制定相应的作业部署,单机控制界面中可对机车进行点火/熄火、开始/结束、农具控制等操作,部署完成后,云端下发给相应设备,完成最终作业。
通过无人平台可以查看农机的具体信息,包括农机上的智能装备、工况信息和历史轨迹,同时可以设置农机作业时的工况信息阈值,当超出阈值后会自动报警。
通过网络硬盘录像机对无人驾驶车辆安装的网络摄像机传输的数字数据码流进行存储、管理,实现网络化的分布式架构,可以同时观看、浏览、管理、存储多个网络摄像机。管理人员可以在控制室实时查看车辆整体作业进度和状态,快速查阅历史视频记录,便于对车辆的综合作业状态的监管和调控。通过云存储空间,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联网装置可供管理者方便的存取数据。
通过在农机上安装的智能化设备可以对农机进行监管,不仅包括了对设备作业面积、作业轨迹、工作量等基本信息的统计,也包含了对设备异常信息的采集记录、设备保养信息的汇总分析、设备智能终端参数调节管控等智能监管功能。
对当前通讯网络系统覆盖进行升级,基于切片技术,为农场提供高可靠的5G农业专网,保障农场内高清视频监控的实时回传,与此同时,确保农场内水、肥、药、补光等农场控制设备的精准操作,避免由于延迟而导致的缺量或过量,造成作物损害或资源浪费,结合农场内传感器设备、视频采集设备及工作人员对网络的不同需求,适配相应网络服务,实现农场内数据质量保障。
整合气象站、土地墒情、虫情监测和病情监测等田间智能设备,对田间的数据实时回传在后台进行大数据的整合,实现智能决策以及自动控制。
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核心区总可耕作面积978.5亩相对集中,该项目规划使用田块面积约800亩,重点展示区200亩。通过农田设施改造,拆除现有田埂使得单个田块的长度不小于80米、宽度不小于30米。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具有完备的灌排设施,能够方便大型智能农机进出作业、调头转移等,改造现有农机仓库使其复核存放智能农机装备。
项目新增无人化装备7台,升级改造设备15台,装备全部实际用于农业生产且能够实现大田作物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精准化作业。智能农机作业至少覆盖大田粮食作物全程耕种管收4个环节。
完善现有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稻麦生产作业企业标准,做好机信融合,智能农机装备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比例为100%。
定期向农场人员对无人农机操作进行培训,以保证后期农场交付时,农场的工作人员可以独立进行无人化操作作业。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